日前,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成绩揭晓。天津大学斩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创下学校参与此项大赛的历史最佳成绩。
日前,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成绩揭晓。天津大学斩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创下学校参与此项大赛的历史最佳成绩。
近日,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最新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出版发行,为公众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提供了帮助。
近日,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促进公众理解人工智能”专题论坛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前任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龚克说,“我们要引导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深度创新。”
9月24日,碳中和与能源系统转型论坛在武汉召开。
近日,多所“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发布“国优计划”招生简章、方案,启动推免遴选“国优计划”研究生的工作。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必须把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
从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到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交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主旋律一直未变。
对于清末的传统教育,国人一方面不愿意提及那个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时代中的科举制度和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借此来衡量中国近代教育、社会乃至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体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和悖论。清末西学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对立物出现,对近代中国有极大的影响,人们怎么认识和汲取它,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那么在传统教育视阈下的西学教育为何物,清末西学教育在强大的传统教育势力下又如何扎根于中国社会是个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题目。
21日,由天津大学、天津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大学指导,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以下简称“乒博馆”)以及天津大学体育部承办的“全国乒乓文化巡展暨国球文化校园行(天津大学站)”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天津大学开幕。
以“保护中传承 创新中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传承的创新路径”为主题的2023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在北京市延庆区圆满举办。
近日,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以下简称福州学院)开学仪式举行。
全县乡村居民都喝上了高品质放心水。
北京首个零碳示范建筑——光熙门29号楼;北京市应用装配式+超低能耗技术规模最大的住宅项目——通州新城共有产权房;上海嘉定新城实现“全域达低碳、局部近零碳”建设目标的高混合业态社区——未来理想城市单元……9月初,在北京2023年服贸会上,未来零碳社区的展示吸引了各方关注,人们在一个个沙盘上畅想城市的低碳未来。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双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