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谋铸伟业初心永在——天津大学医学院发展素描

作者:刘梦圆 董玥欣编辑:赵晖 罗城宇来源:医学院

编者按:文章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视角,展现了天津大学医学院在“强工、厚理、振文、兴医”战略引领下,勇担使命、开拓创新的奋进足迹。从学科布局到新利18网址登录 突破,从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医学院正以青春之姿,奋力迈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与研究高地。

(作者 医学院教师 刘梦圆 董玥欣)步入医学院楼宇大厅,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8个大字分外夺目。这里曾经是天津大学金工实习楼,2021年末作为医学院教学楼重新投入使用,并被命名为“刘瑞恒楼”。

2017年,天津大学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了 “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综合性学科发展战略,表明了要兴办医科的决心和信心。而今,在卫津路校区东北侧,医学院已成长为一个特色鲜明、医教融合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天津大学学科综合改革与锐意发展的一个缩印。

图:天津大学医学院

风华正茂,青春飞扬。年轻的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永不枯竭的活力,在这里激荡起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理想之气永恒

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字,在天津大学兴办医科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1903年,13岁的刘瑞恒怀揣憧憬来到北洋大学。1915年,25岁的他学成归国,为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革新带来了极大的震动,成为北京协和医院首位华人院长,奠定中国创伤医学基础,创建近代公共卫生事业。

1937年,时任校长李书田拟具了《国立北洋大学筹备缘起及分期完成计划》,将“添设医学院”“添设医新利18网址登录 究所”作为恢复北洋大学的关键一环。然而,这份踌躇满志的规划被抗战烽火无情打断,只能暂作搁置。

图:《国立北洋大学筹备缘起及分期完成计划》

1978年春,时任天津大学校长李曙森和天津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前身)院长朱宪彝决定联合筹建国内最早的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980年,该专业招收的第一批五年制本科生入学,开启了中国医工联办专业之先河。

进入新世纪,学校逐步夯实医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相继成立了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以及应急医学研究院,不断完善综合性学科发展格局。2018年,天津大学医学部揭牌成立,并迎来全国首批智能方向医学本科专业学生,这个由天大与医大合作共建的专业,以医工结合的办学思路突破传统育人边界;2019年,天大首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学;2020年,医学部联合多学院开展医学大类招生,以重大医学需求为牵引,推动医理工人才培养深度融合;2023年,医学部更名“医学院”,精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及专业并入,学院党委获批成立。

图:2021年,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新医科试验班(瑞恒书院)开学典礼

这不仅是天津大学医科事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天大医学院从无到有的质变过程。

如今的医学院,已开设3个本科专业,形成涵盖2个一级学科,6个博土点,4个学术型硕士点,3个专业型硕士点,8家附属医院、6家医学中心在内的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医学办学格局。生物医学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第六名;临床医学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2024连续两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A+第一名。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分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全面夯实医-教-研一体化综合平台建设,现建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智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工交叉公共新利18网址登录 平台、脑科学特色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等共享服务平台。

青春之力不息

医学院是年轻的学院,也是青年的学院。学院成立八年来,通过多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广纳海内外优秀学者与资深医学专家,他们怀揣个人抱负,赋予学院蓬勃生命力。

2019年,远在美国犹他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的谭硕被天大医科的优势特色深深吸引,毅然归国,来到医学院继续投身教育和研究工作。

202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的许敏鹏和刘秀云两位青年科学家分别成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及亚太区入选者。从学生蜕变成为天大医科的中坚力量,将其所学所得奉献于守护人民健康的事业当中。

2024年,准90后的刘爽老师荣获2024“达摩院青橙奖”,成为首位来自天津的获奖学者。此前她已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计划,主持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国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近20项。从2018年入职天大,她一路见证并伴随医学院共同成长。

图:刘爽指导开展情感脑机接口实验

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及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40余人次,千万级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15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也是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不断吸纳最富有理想、最充满斗志的新生力量,是医学院永葆发展动力的根源。

奋斗之志弥坚

在学校及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医学院牢记时代责任,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进程,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从2014年全球首款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研发成功,到2024年通过体外培养 “大脑”与电极芯片耦合形成的“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问世,医学院新利18网址登录 团队在开辟未知新利18网址登录 版图的探寻中迈下坚定步伐。

图:2024年,医学院新利18网址登录 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

多年来,团队聚焦无创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新型脑机接口研发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开发了世界首款脑机接口专用编解码芯片;发布我国首个脑机接口综合性开源软件平台;布局了国际最大最全面的专利池。2025 年,团队研发了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芯片的新型无创演进型脑机接口系统,首次揭示脑机交互过程中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互适应、互学习,为脑机融合智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应用方面,学院团队积极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重症、抑郁焦虑、视听觉诊疗等领域应用,已创造三项无创脑机交互性能指标的世界纪录,相关成果入选国家 “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北京 “奋进新时代” 主题成就展,三项成果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名单。

年轻的医学院在博学笃行中,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形成扛起如山责任的生动缩影。

百卅天大,弦歌不辍,风华正茂。在学校的深厚土壤中,年轻的医学院正迅速抽枝展叶,形成竞相前行、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在学院的发展日志上,每一页都记录着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定足迹,每一页都浓墨书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未来,不是在某个地方等待的静态图景,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今天的医学院依旧保持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传承天大“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创新为笔,以奋斗为墨,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的目标奋勇迈进。


“百卅北洋 天大情怀”校庆征文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师生校友及关心了解天大的社会各界人士投稿天大故事,辑录天大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请点击链接,了解征文活动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0BIlXPKMjzRlT2uXpJSwpg

投稿邮箱:tianda130@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