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天大新传学院”)迎来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天大新传学院于2019年成立,2020年招收新媒体方向电子信息硕士,是全国唯一将‘新媒体’写在院名首位的新闻传播学院。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入学,标志着天津大学加速探索文工交叉融合,迈入新传媒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开始奔向智媒时代。
冯研院线上发布非遗学学科建设成果
9月8日下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下称“冯研院”)举办入学仪式,迎接2023级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新生,并向社会各界公布非遗学在学科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取得的核心进展。
近日,天津大学附属中学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开展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9月5日下午,学校联合天津市烈士陵园红色宣讲团开展“与信仰同行,为青春导航”开学第一课活动,学校高一年级师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容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深刻领悟自信自立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9月8日下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下称“冯研院”)举办入学仪式,迎接2023级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新生,并向社会各界公布非遗学在学科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取得的核心进展。
昨天,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向大美而行”──2023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入学仪式。仪式上,冯研院院长冯骥才介绍了非遗学在学科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取得的核心进展,并殷切寄语第二届非遗学硕士新生。
昨天下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向大美而行”入学仪式,迎接2023级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新生,并向社会各界公布非遗学在学科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取得的核心进展,可以说经过十多年的孕育和过去一年的培植,非遗学的种子已经扎根天津大学,绿意盈盈地成长起来。
近日,天津大学附属中学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开展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9月8日下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下称“冯研院”)举办入学仪式,迎接2023级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新生,并向社会各界公布非遗学在学科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取得的核心进展。
9月8日,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天大新传学院”)迎来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天大新传学院于2019年成立,2020年招收新媒体方向电子信息硕士,是全国唯一将‘新媒体’写在院名首位的新闻传播学院。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入学,标志着天津大学加速探索文工交叉融合,迈入新传媒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开始奔向智媒时代。
9月8日,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简称天大新传学院)迎来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全国目前仅有的将“新媒体”写在院名首位的新闻传播学院,首届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入学,标志着天津大学加速探索文工交叉结合、迈入新闻传媒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开始奔向智媒时代。当天的开学典礼上,著名媒体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敬一丹作为特邀嘉宾鼓励新生在新媒体时代一起创造未来。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今天15时为2023级第二届非遗学交叉学科硕士新生举行入学仪式,并发布非遗学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该活动将首次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关注非遗建设的各界人士进行分享。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容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深刻领悟自信自立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前不久,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布,由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牵头完成的“新工科教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