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指出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春节翩至,团圆如诗,勾勒出节日最动人的文化景深……
大国重器持续“上新”,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代表委员表示,要坚定发展信心,锐意进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机关工作遇上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新动能”还是“新阻力”?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机关党员干部怎么干?……3月11日,由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社科联、市数据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首场市级机关大讲堂开讲,聚焦“DeepSeek视角下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天津高质量发展”,社科专家和93个市级机关单位、部分区数据局党员干部代表近300人同学共议如何更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当许多2025届大学毕业生正忙于撰写毕业论文,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新农科求真实验班211班的应届毕业生朱佳钦却专注地开展着科学研究。
2025年03月14日 06版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让人痛苦不堪的慢性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不仅病程漫长,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甚至残疾,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李楠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院与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卓越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签约仪式。首批6组“卓越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导师获颁聘书。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让人痛苦不堪的慢性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它不仅病程漫长,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甚至残疾,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李楠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为该病症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双交联水凝胶,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代谢,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让人痛苦不堪的慢性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它不仅病程漫长,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甚至残疾,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李楠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为该病症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双交联水凝胶,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代谢,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功能材料》。
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3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需要保持在3000万以上。这意味着,今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而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到要“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这使得“双一流”扩容的话题再次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在具身智能应用层面,脑机接口技术可实现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能力相结合,在医疗康养、工业安全、教育体育、智慧生活等领域展现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说。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认为,全球经贸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通过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引高质量外资,可以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动力;通过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以助力国内优势产业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互惠共赢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