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中宏网:天津大学研制“无人驾驶夹抱车”新疆棉田大展身手

    又值新疆长绒棉采摘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21兵团德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棉花轧花厂中,堆起了一座座十几米高的棉花小山,正待打成棉包,搬运入库。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就在这些“棉花山”中,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灵活地穿梭其间,伸出“双臂”“抱”起一个个棉花包,轻松地搬运着,忙碌而有序。

  • 中国新闻报整版:当天南海北的师生坐在“云课堂”里

    打开电脑,登录自研的网络教学平台,查看多地师生“同上一堂课”时的留言,从中获得教研反馈,是民革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张秋玲的日常工作之一。近两年,她带着团队已多次进行“云端共上一堂课”的教研实践。不断投入“云课堂”教学的,还有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们。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坐”在课堂里,可能随时发言。

  • 中宏网:为海洋强国建设汇聚“天大力量” 天津大学举办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日前,由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办的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500多位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和科技成果。

  • 今晚报:津研国之重器 助力抗震减灾_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投入运行

    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昨日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

  • 光明日报:天津大学举办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日前,由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办的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在厦门市隆重召开。500多位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和科技成果。

  • 津云:天津大学举办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天津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办的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近日召开,500多名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和科技成果。

  • 天津广播: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投入运行

    昨天(11月5日),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这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大幅提升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 中国商报网: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运行

    11月5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

  • 天津支部生活:【理润津沽 · 我讲我心】田源:调研“接地气” 宣讲“带露珠”

      田源,中共党员,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中央办公厅、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授予新利18网址登录 奖励40余项。智库成果获有关部门采用60余篇。作为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师团成员,他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开展宣讲200余场次,辐射受众7万余人次,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实践...

  • 人民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投入运行

    11月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项目在天津大学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

  • 科技日报:天津大学用全景教学空间助力智慧教育

     LED全彩环幕、裸眼3D技术、全景智能板书……前不久,天津大学启用全景教学空间进行授课,并对140多间智慧教室进行了升级,借助AI技术为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增添动力。

  • 天津日报:天大牵头“国之重器”,投入运行!

    11月5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

  • 天津日报:天津大学牵头建设 抗震减灾“国之重器”投入运行

    11月5日,由天津大学牵头在天津建设的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能为重大工程抵御自然灾害、减轻灾害风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可大幅提升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 光明日报:为了乡村振兴,天津大学老师变身田间地头的“新网红”

    “大家注意看,这是菌菇种植用过的废菌棒,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表面的薄膜风化后形成微塑料会污染水体,里面的填充料自然降解时间长,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我们以它为原料,加上鸡粪,利用生物菌进行发酵,就能成为孔隙度合适的基质,可以育苗,可以种植。这个项目的意义是变废为宝,还保护了环境。这个大棚就是去年我们做的育苗实验,出芽率能达到90%,下一步能直接推广了!”

  • 天津教育报:厉害了,全国首个!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这一“国之重器”投入使用

    11月5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这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为重大工程抵御自然灾害、减轻灾害风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可大幅提升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共10955条 首页上页1...7778798081...731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