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报》2025年5月13日第6版
本站讯


从童年时听姥爷讲述《论语》典故、在心中埋下对中国的向往,到成为天津大学的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再到毕业后扎根天津,创办两家外贸公司,俄罗斯姑娘苏丽媛将个人的成长与事业发展深深融入这片创业热土。在中国追梦的旅途中,她怀着温柔而坚定的信念,追随着伏尔加河的浪漫,将中俄友谊的浪花传递得更远更广。
在天大攻读硕士 求新合作道路
在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几百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苏丽媛的童年浸润着两代人的东方印象。“姥姥说中国人心地善良,姥爷为我讲‘有朋自远方来’的儒家之道,舅舅则用工程师的严谨告诉我: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2005年,苏丽媛赴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攻读学士学位,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一次次在书本上、在老师的讲解中听到有关中国的故事。2008年,她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为期六个多月的学习之旅让她第一次触摸到真实的邻国风情。2009年,苏丽媛进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继续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毕业后,她进入了当地一家主营核素业务的外贸公司,她注意到公司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无论是公司老板,还是我家里人都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近十年的外贸工作经历,让苏丽媛慢慢将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中国。
2021年,苏丽媛暂别工作岗位,来到天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吸引她的不仅是其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是这里丰富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体系,为解读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密码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视角。
高质量的授课内容激励她勇敢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历熔铸成全新的创业蓝图。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中,她精准锁定俄罗斯农场长期以来对于大马力拖拉机的需求痛点,实地考察天津本土农机企业,聚焦如何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公司为俄罗斯独特的农业环境供应拖拉机,与当地合作伙伴探索“定制化生产+本地化服务”的破解之道,用研究实践书写出中俄农业合作的新篇章。
留在津城创业 感受天津温度
在天津大学的系统化学习中,苏丽媛将过往的工作经验转化为创业所需的原始知识积累,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进步有了全新的认识,还将所学融入个人经历,化为宝贵的成长财富。在这里,她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而津菜的独特魅力更让她流连忘返。最终,她选择留在天津继续书写自己的故事。
“身份”的蜕变,苏丽媛清晰地感知着天津拥抱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温度。在2023年、2024年,她先后注册成立瑞德和机械有限公司、天津核素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前者主要从事中国农用机械设备出口业务,后者开展医药行业的跨国贸易。
开办公司的过程总会面临一些难题,不过,在注册地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从公司选址到公司注册,从工作签证到银行开户,她一次次惊艳于天津兼具行政效率与人文关怀的政策导引。考察其他公司时受到的热情招待,需要帮助时他人伸出的热情援手,苏丽媛感动于这里妥帖细心的待客之道,她体会到“有朋自远方来”的古语至今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地流传着。
现在的苏丽媛经营着两家公司,依然坚持在繁忙的业务处理之余精进汉语、了解中国。苏丽媛希望更多的国际留学生到中国走走,寻求更好的发展。“中国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这里的‘和’,我的理解就是在这片沃土上的人向你伸出援手,你要勇敢地抓住时代的机会”。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
(编辑 赵晖 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