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谢克昌:一生“献给大海”的化工赤子

作者:梁绍楠编辑:梁绍楠 白锦川来源:党委宣传部

“学生之于母校,就像水滴与大海,献给大海的,也必将是全部。”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百年发展大会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一次次响起,79岁的谢克昌院士站在发言席前,这位离校57年的老校友声音洪亮而深情,将他对母校的眷恋与对化工事业的赤诚娓娓道来。

掌声不仅为这位杰出校友的成就而响起,更为他一生对祖国煤化工事业倾注全部心血的赤子情怀而喝彩。

“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天大给的”

“1963年,我慕名考进心仪的天津大学,就读于全国成立最早的化工系之一——高分子工学专业”。谢克昌回忆起初入天大的岁月,那个时候的天大化工系,已经拥有11个专业,培养了近3000名学生。

尽管当时办学物质条件并不宽裕,但天大化工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强大的师资力量让他如鱼得水。他深情追忆师从王迺昌、蔡宝莲、黄鸿鼎等前辈的经历,称那段系统学习化工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岁月,奠定了自己一生教学、新利18网址登录 与战略咨询的坚实根基。求学天大时的知识学习、实验训练、教学实践,让“实事求是”的校训以及由此塑造的严谨求实的工程思维,深深融入他的血脉,成为其教学新利18网址登录 的终身底色。

半世纪征程,初心不改诠释天大品格

他用一组数字勾勒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足迹:10年河北黄骅的化工设计现场、3年太原工学院的催化硕士攻读、2年美国南卡大学化工访学、1年日本信州大学论文攻读、15年太原理工大学的校长经历、22年作为工程院院士的战略咨询、40年煤化工的教学新利18网址登录 实践……其事业轨迹深刻诠释了“科技报国”的天大精神。

1968年,22岁的谢克昌从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被分配到河北黄骅县(现为黄骅市)机械厂当车工。在遍地都是盐碱滩的黄骅,他靠着基础知识,把海盐转化成盐酸和烧碱,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和柴油,用天然气制出化肥,牵头设计并带领团队成功建成投产了3座化工厂……这段“渤海滩上飞出的金凤凰”的传奇,让他深刻领悟:“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减少污染的关键。”

1978年,谢克昌考入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攻读研究生。1983年,谢克昌作为太原工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代表赴美留学,专修煤化工。两年后,出色完成学业的他,面对留美发展的优渥条件,决意回国工作,造福家乡。自此,谢克昌长期躬耕于我国煤化工新利18网址登录 领域,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点“煤”成金,从实验室到国家战略的跨越

回国后,谢克昌白手起家组建实验室,在煤化工领域打响一场场“攻坚战”:2001年,他揭示硫在煤转化中的变化规律,优化脱硫净化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我国煤化工领域的第一位院士;2009年,因在煤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反应性的关系和调变方面的理论创新和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他又与弟子共同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累计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其中英文著作《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Coal 》是国际上该领域的首部学术专著。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因对煤结构与反应性的深入理念和对现代煤清洁转化的领导力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曾说:“能源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谢克昌自2010年6月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以来,提出并主持完成了 “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他强调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并首次提出“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要在全产业链上实现绿色开发、清洁高效利用”。该项目研究成果为煤炭行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被业界誉为最全面深入、系统科学的煤炭行业战略研究。成果建议直接推动了科技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研发计划和“面向203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大项目设立。同时,他多次作为国家代表团顾问参与联合国气候会议,相关工作也得到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同行的肯定,他也被聘为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百年传承,百年树人

“57年了,我培养了79名煤化工博士,带领团队建设了系列新利18网址登录 平台。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我们全部获得。”学生是谢克昌最大的骄傲,他捐资设立“晋昌博士创新奖励基金”,激励学子突破创新,他的团队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团队”称号。

面对煤化工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谢克昌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实验室、在中试装置旁无数次反复推敲、试验,这种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师者精神,在化工人的家国情怀中薪火相传。在化工学科百年发展大会的发言中,谢克昌向侯德榜、余国琮、王静康等天大化工前辈大师致敬。他说,天大化工学科是一个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家”,这个“家”的活力源于其“顶天立地”的追求——既深耕传统化工技术突破,又勇闯合成生物学、绿色化学化工等前沿领域,在迈向世界一流化工学科的进程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谢克昌强调“天大品格”的永恒价值,他勉励新一代天大人:保持战略定力,脚踏实地,敢于探索交叉学科与创新思维,“以速度赞美速度,以高度仰慕高度,以奋斗致敬奋斗”。

“祖国是大海,百年天大化工也是海……我们都属于大海,来自大海,献给大海的必将是全部,直到最后一滴。”谢克昌在发言最后的这段话,正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无论是扎根工厂车间、执掌高校、攀登新利18网址登录 高峰,还是践行国家战略,他如同奔流入海的江河,将每一分智慧和汗水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这片壮阔的“大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