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卅天大

TOPIC
  • 【百卅天大】史绍熙:燃尽一生,点亮民族动力星星之火

    在那个国家羸弱、民生凋敝的年代,烟雨朦胧的江南大地上,宜兴农民革命武装运动的星火,像一道惊雷划破少年史绍熙的成长岁月。目睹底层民众的苦难与抗争,感受着家国沉沦的切肤之痛,他稚嫩的心灵被剧烈震颤。那一刻,一颗“国富民强”的种子悄然在他心底埋下。他望着动荡的山河,暗下决心:唯有实业兴邦,方能救亡图存。从此,工业救国的理想如灯塔般照亮前路,指引着他后来投身科学研究,终成中国内燃机学科的奠基人,用毕生心血践行着儿时的誓言,让工业的力量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我与天大生医的故事

    编者按:何孟奇同学以自身经历诠释了在天津大学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如何在学术探索与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从初入校园的迷茫到坚定新利18网址登录 理想,从课堂学习到志愿服务,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奋斗与担当。本期,我们一起来走近他在天大的成长故事。(作者:医学院2024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何孟奇)执笔写下这段文字之时,我已保研进入天津大学医学部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继续深造。还记得初入天大校园时的稚嫩,满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如今的我已褪去一脸青涩,带着更清晰的目标踏上新的...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传承天大精神,践行医者使命——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芒

    编者按:本文展现了天津大学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通过“有医说医”“朝阳鸣凤”“医路赞歌”等实践队的真实行动,诠释了“实事求是”的天大精神如何在基层服务中落地生根,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将医学理想与家国情怀融入实践,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光芒。(作者:朝阳鸣凤实践队:南杰东,医学院2021级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医路赞歌实践队:李逸君,2022级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医学院本科生迟旭,2023级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学院本科生颜心怡,2024级医学实验班,药学院本科生施冠成,2...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九十载初心如磐,医工融合路上的拓荒者——王明时

    编者按:本文深情回顾了王明时教授从航天到医工融合的跨越人生,展现其作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脑机接口领域开拓者的卓越贡献。文章不仅是对一位教育家、科学家的致敬,更是对天大医工融合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作者 医学院教师 刘梦圆)天大校园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株草木都是这所百卅学府辉煌历程与深厚底蕴的见证者,无声却又有力地记录着无数天大人在求知路上的探索、在成长岁月里的拼搏,以及他们怀揣的熠熠生辉的梦想。在这片热土上,有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岁月的流逝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却无法磨灭他眼中...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北洋校友、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先驱刘瑞恒先生

    编者按:本期文章深情追述了北洋校友刘瑞恒先生在公共卫生、军事医学与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卓越贡献。刘瑞恒先生跨越时代的开拓实践,为当代医工交叉创新与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文章既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对天大人“兴医强国”使命的传承召唤。(作者 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 董玥欣)刘瑞恒先生是我国近代医学史研究中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任华人院长,是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近代中国,灾难深重,内战不断,外患频仍。...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天大风物:一栋大楼

    编者按:这篇文章将刘瑞恒楼的历史与天津大学医学部的使命娓娓道来,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溯源,更是一部跨越百余年的教育与医学发展史的缩影,彰显了天大人“兴医强工、知行合一”的精神传承与责任担当。(作者 医学院副院长 赵晶晶)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矗立着一栋别具意义的大楼 —— 刘瑞恒楼。其名称来源于中国近代医学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刘瑞恒先生。图:刘瑞恒楼1903 年,年仅 13 岁的刘瑞恒考入北洋大学堂,就此开启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程,也为中国近代医学及公共卫生事业拉开了序幕。在北洋...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影像之诗:天津大学医学部医学院学科建设历程

    编者按:本篇文章以图片记录为轴,深情回顾了天津大学医学部医学院从历史蓝图到现实突破的学科建设历程,展现了天大人在“兴医”道路上的坚守与创新。从医工结合的首次探索到脑机接口专业方向的设立,医学部正以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书写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作者 医学院教师 刘梦圆)从先辈们的壮志构想,到后来者的砥砺躬行,天津大学兴办医科、推进医工结合的征程,是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开拓,这份源于对教育初心的执着、对医学事业发展的热忱,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铺陈。一切的溯源,要从1937年讲起。彼...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谋铸伟业初心永在——天津大学医学院发展素描

    编者按:文章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视角,展现了天津大学医学院在“强工、厚理、振文、兴医”战略引领下,勇担使命、开拓创新的奋进足迹。从学科布局到新利18网址登录 突破,从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医学院正以青春之姿,奋力迈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与研究高地。(作者 医学院教师 刘梦圆 董玥欣)步入医学院楼宇大厅,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8个大字分外夺目。这里曾经是天津大学金工实习楼,2021年末作为医学院教学楼重新投入使用,并被命名为“刘瑞恒楼”。2017年,天津大学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了 “强...

  • 【百卅天大】侯德榜:一生为碱,铸就民族化工丰碑

    东南边陲,闽侯坡尾村的水车吱呀作响,13岁的侯德榜双脚蹬着木轮,汗水浸透手中《古文观止》。母亲心疼地递来馒头,入口的酸涩却让他攥紧书本——那是洋碱垄断下百姓最日常的苦涩。百余年后,福州德榜路1号的老宅里,盐罐中碳酸钠的结晶依旧微咸,仿佛那个少年从未放下改变民族命运的誓言。1911年,侯德榜辞去铁路的“饭碗”,以清华学堂十门功课全满分的惊人之绩赴美留学。从在麻省理工修习化工理论,到前往哈德逊河畔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侯德榜始终保持顶尖的学术成绩,尤其是博士论文《铁盐鞣革研究》轰...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北洋薪火传:130年天大人的家国叙事

    在从“兴学强国”到“强国有我”,从“北洋大学”到“世界一流”,130年间,一代代天大人以“不从纸上逞空谈”的务实、以“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抱负,在教育、社会、科技服务等领域树起丰碑。本期,一起来通过几个故事来读懂130年天大人的家国叙事。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我与百卅北洋共成长

    他与天大有着30年的缘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大学教授,从一位一线教师到学校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亲身参与了百年北洋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期,来听生命学院党委书记牛志广讲述他在天大的青春与成长故事。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海棠映天,情满北洋

    自2012年以来,海棠季已经成为许多天大学子们最美的校园回忆,它止于一场繁花的绽放,也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是天大师生和校友们情感的纽带。本期,来听一位在天大进入第五年岁月的学子,讲述海棠季的故事。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春日青年湖:一湖碧水映天大

    青年湖之于天津大学,不仅仅是一方美丽的水域,更承载了几代天大学子的青春记忆。从北洋大学时期,这里就是校园的一隅风景,而后随着时代变迁,湖泊的形态、周围的环境也不断变化,但那份静谧与生机始终未变。许多天大学子都曾在湖边散步、读书、谈天说地,甚至有无数学术的灵感和人生的感悟,都诞生于这片湖水的倒影之下。

  •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家国情怀:中国大学的精神元始,卓越人才的文化基因

    201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写入章程,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经历了怎样的酝酿、提出和确定的过程,有着怎样的思考,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本期,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2014年经教育部核准实施的《天津大学章程》明确:“学校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在高校中率先将“家国情怀”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写入章程。

  • 【百卅天大】国家需要什么,天大化工就干什么——记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百年报国之路

    在天津大学北洋园的实验室内,新能源化工创新团队成员正在做一种绿色催化剂的实验,这种催化剂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 为化学工业的绿色转型开辟了新的路径。百年前,侯德榜先生曾在北洋大学堂讲授《纯碱制造》等课程,为“红三角”纯碱的民族工业梦奋笔疾书。跨越世纪的两幅画面,正是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百年报国路的生动缩影——国家需要什么,天大化工就干什么。今年7月,天津大学化工学科迎来百年华诞,在这所百卅学府中,化工学科始终是与国家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关键力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光荣的使命担当。...

共43条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
Baidu
map